返回 健康366

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剂,历来被认为是健康的替代品

2025-08-01
       它由蜜蜂采集花蜜酿造而成,带着花草的清香,口感温润甘甜,相较于精制白糖,似乎多了几分 “天然” 的滤镜。因此,许多糖尿病患者会选择蜂蜜作为糖分的替代品,认为它不会像白糖那样迅速引发血糖波动,甚至觉得适量食用还能带来一定的健康益处。
       然而,这种认知往往存在偏差。蜂蜜中的糖分含量并不低,它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,这两种糖分都是人体能够快速吸收的单糖。糖尿病患者食用后,这些糖分同样会迅速进入血液,导致血糖升高。虽然蜂蜜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酶类物质,但这并不能抵消其高糖特性对血糖的影响。有数据显示,每 100 克蜂蜜中含糖量高达 75-80 克,如此高的糖分浓度,对于需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糖尿病患者来说,无疑是一个潜在的血糖 “炸弹”。
       尽管蜂蜜的 GI 值(升糖指数)相较于白糖较低 —— 白糖的 GI 值约为 65,而蜂蜜的 GI 值通常在 55-78 之间,具体数值因蜂蜜种类而异 —— 但其含糖量依然非常高。GI 值反映的是食物使血糖升高的速度,而食物中糖分的总量则决定了血糖升高的幅度。蜂蜜虽然升高血糖的速度可能稍缓,但由于其含糖量极高,最终导致的血糖峰值和整体血糖负荷并不低。例如,食用 10 克白糖和 10 克蜂蜜,后者带来的糖分总量更多,对血糖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。
       在实际生活中,不少糖尿病患者陷入了 “天然即健康” 的误区。有人觉得既然蜂蜜是天然产物,就可以放心食用,甚至用蜂蜜来代替白糖添加到饮品、粥品中,结果导致血糖失控。有患者分享,曾在早餐时用蜂蜜调味燕麦粥,餐后两小时血糖较往常高出了 2.5mmol/L,这正是忽略蜂蜜高糖特性的后果。还有些患者听说蜂蜜有润肺、通便等功效,便长期少量服用,却没意识到日积月累的糖分摄入,会逐渐加重胰岛负担,影响血糖的长期稳定。
       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对待蜂蜜的态度需要格外谨慎。如果实在想尝试,必须严格控制食用量,每次食用不应超过 5 克,且要将其计入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中,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。同时,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,观察身体对蜂蜜的反应。但从控糖的角度出发,更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含添加糖的食物,用天然食材的原味来丰富饮食,或者使用赤藓糖醇、甜菊糖等低 GI、低热量的代糖,这些代糖不会对血糖产生明显影响,能更好地帮助控制血糖。

最新文章

不同人群晒背时需注意调整方式

健康

 

阅读18677

中伏天的饮食要紧扣 “热食散寒” 的核心

健康

 

阅读19396

中伏天降温的核心在于 “温和调节”,而非追求极致的凉爽

健康

 

阅读13073

看似不起眼的凉凳,实则暗藏健康风险

健康

 

阅读17458

75 岁以上老人服用他汀需坚持 “个体化” 原则

健康

 

阅读12606

晋ICP备202405127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