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健康366

中伏天的饮食要紧扣 “热食散寒” 的核心

2025-08-01
       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了夏季养生的真谛,尤其在中伏天,饮食讲究 “热食散寒”。此时高温高湿交织,人体易受暑湿侵袭,适当食用温热食物能促进气血循环,帮助身体排汗散热,远比贪凉吃冰更能从根本上解暑。
       绿豆汤作为夏日解暑神器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煮,但它的做法却大有讲究,需根据体质调整才能发挥最佳功效。体寒的人往往畏寒怕冷、容易腹泻,直接喝清汤绿豆汤可能加重体内寒气,这类人煮绿豆汤时要把绿豆彻底煮开花,让豆皮软烂融入汤中,再加入一把大米煮成绿豆粥。大米的温性中和了绿豆的寒性,粥品软糯易消化,既能补充水分和能量,又不会损伤脾胃阳气,喝起来温热舒适,解暑又暖胃。
       而易上火的人则适合煮清汤绿豆汤,煮到绿豆微微开裂即可,喝前记得捞掉豆皮,减少寒性。这类人往往口干舌燥、易生口疮,清汤绿豆汤能清热泻火,快速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,但需注意要趁温饮用,不可放凉后喝,否则寒气会随着冷饮进入体内,反而影响健康。有上火体质的人反馈,喝温热的清汤绿豆汤后,喉咙肿痛、心烦气躁的症状会明显减轻,这正是 “热食散寒” 的巧妙之处。
       南北方在中伏天的饮食习俗虽有差异,却都遵循着 “热食解暑” 的原则。南方人爱吃冬瓜海带汤,冬瓜清热利水,海带软坚散结,二者搭配煮成热汤,喝下去浑身微微出汗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排出体内湿气。南方的中伏天湿度极大,“湿邪困身” 让人感觉闷热难耐,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冬瓜海带汤,汗液带着湿气排出体外,身体会瞬间清爽不少,比冰饮带来的短暂清凉更持久。
       北方人则讲究 “中伏吃伏羊”,在高温天吃羊肉看似 “反其道而行”,实则暗藏养生智慧。羊肉性温热,中伏天食用能温补气血,促进血液循环,让身体通过排汗带走多余热量。北方的中伏虽热但湿度较低,“燥暑” 易伤津液,吃伏羊时搭配白菜、萝卜等蔬菜,既能中和羊肉的温热,又能补充水分和纤维,一顿热饭吃下来,汗流浃背却浑身舒畅,这正是利用温热食物激发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,达到解暑的效果。
       除了这些特色饮食,中伏天还可适当吃些生姜,正如 “夏吃姜” 的说法,生姜性温味辛,能促进消化、驱散寒邪。早餐时喝碗姜枣茶,或做菜时加点姜丝,都能帮助身体抵御空调房带来的寒气,增强脾胃功能。但需注意生姜不可过量食用,以免上火,每天 3-5 片即可。
       中伏饮食最忌贪凉,冰饮、冰水果虽能带来一时的凉爽,却会刺激胃肠道,导致脾胃功能下降,还会使毛孔收缩,汗液排泄不畅,暑湿郁积在体内,反而更容易中暑。而温热食物能打开毛孔,让汗液正常排出,带走体内热气和湿气,从根本上调节身体状态。

最新文章

不同人群晒背时需注意调整方式

健康

 

阅读15483

中伏天的饮食要紧扣 “热食散寒” 的核心

健康

 

阅读17725

中伏天降温的核心在于 “温和调节”,而非追求极致的凉爽

健康

 

阅读16679

看似不起眼的凉凳,实则暗藏健康风险

健康

 

阅读10709

75 岁以上老人服用他汀需坚持 “个体化” 原则

健康

 

阅读15403

晋ICP备202405127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