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健康366

看似不起眼的凉凳,实则暗藏健康风险

2025-08-01
       “石头板凳凉悠悠,中伏一坐病来瞅”,这句民间俗语道出了中伏天养生的重要禁忌 —— 最忌长时间坐在冰凉潮湿的地方。中伏作为夏季最热、最潮湿的时段,高温与高湿交织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毛孔舒张以散热,此时若长时间接触低温潮湿的物体,寒气与湿气便容易趁虚而入,给健康埋下隐患。
       清晨的石凳、公园的木椅经过一夜露水浸润,表面温度往往比空气低 5-8℃,用手触摸能明显感受到刺骨的凉意。加上中伏天 70% 以上的空气湿度,这些冰凉的座椅就像一块无形的 “吸湿海绵”,会顺着张开的毛孔钻进身体。人体的臀部和腰部是经络密集之处,也是寒气最容易侵袭的部位,长时间接触低温物体,会导致局部气血循环受阻,肌肉紧张痉挛,进而引发腰腿痛、关节不适等问题。
       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,短时间坐在凉凳上可能只会感到一时的不适,但对于老人和风湿患者,这种危害则更为显著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阳气逐渐衰弱,气血运行减缓,对寒冷刺激的耐受力明显下降。低温潮湿的环境会使老年人的关节周围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不畅,加重关节僵硬和疼痛,甚至可能诱发关节炎急性发作。临床中常见老年人因清晨在公园石凳上久坐聊天,傍晚便出现腰部酸痛、下肢麻木的情况,严重时还会影响行走功能。
       风湿患者本身就存在关节滑膜炎症,关节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。中伏天的湿热环境本就容易加重关节肿胀、疼痛等症状,若再长时间坐在冰凉潮湿的座椅上,相当于给关节 “雪上加霜”。低温会刺激关节周围神经,加重疼痛感;而湿气则会导致关节组织液循环不畅,使炎症因子堆积,进一步加剧病情。有风湿患者反馈,在凉凳上久坐后,原本控制稳定的关节疼痛会突然加重,需要数天调理才能缓解,这正是寒湿侵袭的直接后果。
       除了关节问题,长时间接触凉湿物体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。中医认为 “寒邪易伤脾胃”,臀部受凉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,进而牵连腹部脏器,导致脾胃功能紊乱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对于本身就有慢性肠胃疾病的人来说,这种刺激可能会诱发旧疾,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健康。
       想要避免凉凳带来的健康隐患,其实并不难。中伏天外出时,可随身携带薄坐垫或毛巾,在接触石凳、木椅前铺在上面,隔绝寒气和湿气;尽量选择午后气温较高、座椅干燥时在户外停留,避免清晨和傍晚露水未干的时段;久坐后若感到腰部或关节不适,可及时用热水袋热敷或搓揉患处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驱散寒气。

最新文章

不同人群晒背时需注意调整方式

健康

 

阅读15252

中伏天的饮食要紧扣 “热食散寒” 的核心

健康

 

阅读12313

中伏天降温的核心在于 “温和调节”,而非追求极致的凉爽

健康

 

阅读17631

看似不起眼的凉凳,实则暗藏健康风险

健康

 

阅读18885

75 岁以上老人服用他汀需坚持 “个体化” 原则

健康

 

阅读10104

晋ICP备2024051271号-1